警惕!這種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疾,老年人尤其注意
時間: 2023-06-08 作者: 點擊7次
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:張大爺今年70歲,想看報的時候發現字根本看不清,書頁中間也模糊了,他才意識到,眼睛出現了狀況,抓緊到醫院看眼科醫生。其實在五年前,張大爺就發現了如果光線不夠,看書看報就有些困難,且文字看起來似乎有點扭曲,但是根本沒有在意。
通過檢查后,醫生就診斷出張大爺得了黃斑變性。張大爺想起來,以前的一個老朋友就是因此有一只眼睛失明了,如今自己的眼睛也黃斑病變了,難道真的會失明嗎?
其實在很多眼科醫生的口頭禪中,致盲的疾病有“一白一青一黃一紅”的概括。具體是指白內障、青光眼、黃斑變性和血管性眼病。
其中,老年黃斑變性患病率不斷上升,已成為我國老年人群不可逆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。流行病學數據顯示,我國50歲以上人群該病患病率為15.5%,80歲以上為23.5%。[1]本期,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致盲的“狠角色”——黃斑變性。
黃斑處視網膜最薄,主管視力和色覺功能,是中心視力最敏銳的地方,我們能看清楚東西主要靠它。黃斑一旦發生病變就會出現明顯的視力減退甚至失明。[2]
比較常見的黃斑病變便是老年性黃斑變性。它是中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。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視頻:
(視頻來源:好看視頻“深讀”)
由此可見,黃斑變性帶給我們的危害還是很大的,不管是自身還是家庭,都有不小的影響。
且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,老年性黃斑變性目前仍無特效藥物。[3]
眼的保健至關重要,尤其對于老年群體,早防早治是關鍵。對于引起黃斑疾病的原因,醫學界一直在不斷研究。
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生可能與遺傳、環境因素、吸煙、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關。所以,針對這些誘因,采取以下預防措施[4]:
●該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,因此,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老年黃斑變性,那么家族成員中50歲以上者應該定期行眼底檢查。
●由于老年黃斑變性可能與長期的紫外線暴露有關,建議太陽光強烈時出門戴墨鏡。
●有研究表明,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生與高血壓、高血脂相關,因此,積極預防高血壓、高血脂,少吃過于油膩的食品,加強鍛煉。
●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質,如微量元素、多種維生素,葉黃素等,因此,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和橙黃色水果。
●老年人群體或存在老年黃斑病變的家族史的人群、經常用眼過度的白領等特定人群,建議補充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膳食營養補充劑,如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。
其實,無論男女老少,每個人的眼睛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成分,便是葉黃素。
葉黃素是黃斑最喜歡的成分,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視網膜和視黃斑保護作用,可預防視網膜黃斑的老化。調查結果顯示,增加膳食葉黃素攝入量,可降低視網膜黃斑變性的風險,也與白內障的低發生率和低手術風險有關。[5]
葉黃素就像是天然的防曬霜,可過濾藍光,從而減輕藍光對黃斑的傷害;它也能抗氧化,減輕自由基對視神經的傷害,所以補足葉黃素對保護黃斑至關重要。[6]
對于人體而言,葉黃素無法自身合成,必須通過膳食或者補充劑獲取。
葉黃素在木瓜 、南瓜 、柑橘 、枸杞 、桃子等橙黃色的果蔬中存在較多 ,但含量最豐富的食材是在深綠色葉菜中,如羽衣甘藍 、菠菜 、韭菜 、小白菜 、芹菜葉 、香菜等。[7]
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(2013)》對于葉黃素的特定建議值是10毫克/天。聽起來似乎很容易獲得,但現實情況是,只通過食補,很多人是未達標的。
首先,葉黃素是脂溶性化合物,有“受熱不穩定”的特性,蒸、炸、微波加熱可能會讓食物中的葉黃素流失。所以吃多少不一定就能補多少。且對于中老年人而言,腸胃吸收功能減弱的情況下,更容易缺乏。
此外,根據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中的數據,2018年居民蔬菜攝入達標率僅20%~35%。也就是說,大約 70% 的人無法保證規律、有營養的一日三餐。
同時,一項對蔬菜生產大省山東省濟寧市 3 個社區 184 人的調查顯示,被調查者的葉黃素全年平均攝入量為每天 2.93 mg,距離 10 mg 相差實在太多。[8]
種種調查數據表明,我們大多數人日常葉黃素攝入量并不能達標。